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三《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2-10-09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丰富《文化生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三《文化生活》从2005年开始走进高中政治课堂至今近8年。相对于模块一《经济生活》、模块二《政治生活》和模块四《生活与哲学》而言,《文化生活》是高中政治课新增加的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体现,是文化这一范畴第一次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及选修模块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突出《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能更充分更具体地体现这些功能。

2)基于打造《文化生活》教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涉及的知识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有多年总结的经验可供借鉴和利用。但走进高中政治课堂的《文化生活》教学,由于时间较短,还缺乏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的总结与概括,特别是在如何提高《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还缺乏研究和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文化生活》教学中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地域文化资源的教学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生成性的优势,具有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彰显学生文化情感的意义。

2.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个案实践研究。

2)《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3)《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原则。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目前对于第一次走进基础教育课堂的《文化生活》这一模块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这一模块的地方特色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少见。公开发表的文章主要有

1)《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模块地方特色教学的价值》(刊于《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9期);

2)《〈文化生活〉教学中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刊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11期);

3)《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刊于《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7期)。

2.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

1)在《文化生活》教学理论上提出一些提高教学有效性、趣味性、哲理性的理念。

2)提高教师对《文化生活》课堂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实践模式,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课堂的产出能力,提高师生的教学素质。

3)为高中政治教师观察、分析、实践、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理性的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1)从地方文化特色视角,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统领,围绕人在文化生活中全面发展的主题,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并采用地方特色化教学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说明文化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2)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为主要目标,结合地方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开拓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视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强烈历史使命感以及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实践价值

1)本课题试图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模块三《文化生活》教学的新路径,为《文化生活》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发展的新路向,为走出灌输的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尊重学生个人的主体性,提供可以操作的教育教学模式。

2)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特点、人文环境,并通过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文化教育的潜力,发挥文化在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模块三,与模块一《经济生活》、模块二《政治生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内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地方特色化教学

1)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区域文化资源,营造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文化的情境氛围。学生对平时沉浸其中的区域文化并不十分留意,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并精心营造区域文化情境,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也会处于极其活跃状态,智慧火花也会瞬间迸发,对区域文化的体验反思也更具有生成力。

2)“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设计,必须呼唤能够凸显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设计,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才能有专业成长的提高,区域文化也才能在不断地被反思批判中获得新的力量,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3)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在区域文化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在弘扬优秀传统区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提升文化品位,跟进时代步伐,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当地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和谐的发展服务。

3.实践研究

1)课堂教学策略、原则与素材等来源于实践的研究。

2)教师教育教学具体操作程序与方式的实践研究。

3)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等来源于实践的研究。

4)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实践意义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师生精神的成长,培养品格健康、人格完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2)积极探索《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提炼与总结相应的理论。

3)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超越,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2.研究内容

1)《文化生活》教学的现状分析

2)《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作用

3)《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4)《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策略

5)《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6)《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

3.研究重点

子课题研究:《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本课题自20117月开始申报启动,规划到201312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规划设计审批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县、市、省相关部门评审。

2.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

1)课题组主持人召集课题组老师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知识。

2)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仪式。

3)课题组各位老师根据课题分工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

4)课题组老师开设具有代表性的三到五节示范研究课,总结教学实践典型范例。

3.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研究深化阶段。主要工作:

步骤一:规划设计、组建课题组

步骤二:文献查阅

步骤三:课题设计、开题研究

步骤四:资料收集

步骤五:资料整理分析

步骤六:研究结论

步骤七:校正结论

步骤八:结题

1)课题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高二、高三年级同时展开,以高二课堂教学实践为主,并总结探索《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策略。

2)课题组各位老师根据课题分工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

3)课题组各位老师广泛收集并整理资料。

4)广泛且深入实施《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5)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所有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

价分析,形成阶段总结。

6)在前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提出

相关策略,以备以后教学中遇到类似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

7)撰写相关论文。

4.第四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课题主持人做好所有课题的资料

汇总工作,撰写结题报告,以备结题。

5.研究步骤呈阶梯式递进过程(见右图):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区域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课题研究思路有一个核心的理论基础并能提供相关的图片素材;通过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教育理论以及通过对权威学者的相关理论的研读,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对已有的《文化生活》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整合;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高二和高三开设《文化生活》课程的学生,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预计分发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3.课本研究。通过对《文化生活》课本中内容的深入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4.比较研究法。基于《文化生活》常规教学地方特色化教学的比较,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5.跨学科研究法。充分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6.经验总结法。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学生对《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调查研究  

2.案例设计:《文化生活》地方特色化教学案例设计

3.结题报告

4.论文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有课题研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

2)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方针。我校尤其重视教研开发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经济保障。

3)本课题两位主持人有多次主持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的经验;省特级教师、主持人之一的祁建军老师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深厚,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且卓有成效;课题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中学高级教师,既有教研的能力与素养,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中有四人被评为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或是连云港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七、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主持人:李凤君    祁建军

核心成员:王成兵    孙宜树    马玉录    李永琴    解学梅    姜芬    庄须平

八、主要参考文献

1. 蔡国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

2.《中国教育报》

3.《课程  教材  教法》

4.《中国教育学刊》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6.《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基本要求》

7.《中学政治教学论》

8.《中小学教学研究》

9.《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0.《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