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读书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发布日期:2011-11-06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东海县教师读书通讯

 

东海县教师读书活动办公室                         20111030

 

 

 

 

 

 

读书心得

1. 在反思中成长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  马陵山中学  段培娟

2.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白塔初级中学  袁春杰

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  南辰中学  袁青广

4让学生像野花一样成长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房山中心小学  苗汉娟

5. 在教育中快乐地学习    ――读《帕夫雷什中学》有感

           ……………县特殊教育学校  

 

 

我的教育故事

1. 曲终人散   …………… 县第二中学   冯素芳

2. 一份遗书   …………… 县实验小学   张翠霞

 

 

读书心得

在 反思 中 成 长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马陵山中学    段培娟

 

进入马陵山中学已是第六个年头了,上学期我们学校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思想,而我也就这个思想在八年级(1)班做了个小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生本教育思想下的教师也要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这个词最先走进我的记忆中的是一门教育学课程,那年是2004年,讲的是怎样教会学生反思。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教师总是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还没有把所备的课讲完的时候;每当下课回到办公室,总感到这节课上得有些不舒服的时候,我越来越体会到课后进行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就是通过对数学教师活动的反思进行数学教学。即教师通过对教师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情况,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的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学生则是通过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内容或思想,重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将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由学生为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2.反思什么

 在最初的尝试中,我首先解决了反思教学到底反思什么?的问题。通过集体探索,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先前指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

(2) 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有无差距?有的话是怎样处理?

(3) 这堂课存在哪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

(4) 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是否也是我们感到的难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

(5) 作业、考试的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因此,教学反思不是一句空话,反思性教学是建立在一种具体的教学反馈和改进的机制上的。第一,典型剖析,样板指引。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专家型教师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产生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同时,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第二,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的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督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第三,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3.几点做法

(1)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 “周后思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4)“期中思:即通行的其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其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白塔初级中学   袁春杰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我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了本书。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反思我们的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学校内部的某些汇报课,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课,当然也包括某些带头人、特级上的示范公开课,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研究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明也是在适应教师适应学生等角度改变、替换、拓展、重构、自主开发教材,原来一切的适应就是为了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但愿我们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

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其实这个观点和我们学校提出的“以内养外,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学生不再为学习而苦恼,不再视学习为负担。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灵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喜欢他所学的学科。我想起我所教的音乐学科,我一直在做着努力。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他首先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的.例如对同一个问题,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思考方法,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有多少种,如果每人各献一策,交流出来,资源共享,那将是多么大的财富.而师本教育把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寄托于老师一人,且不说老师的思路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仅就思维的空间来说,优劣已见分晓.例如语文的识字教学,为学会一个生字学生会想出很多办法来.""这个字学生易写错,少了中间的一横,学生为了纠错,想了不少好办法,如析字打字谜就很有趣,"草字头,秃宝盖,一棒打中猪脑袋(打一字)".""字的字义是猪,一棒就强调了那一横,这样又有趣又容易记

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南辰中学  袁青广

今天我读完《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心理有所感触,特别是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现在我知道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书中还谈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江苏洋思中学闻名遐迩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该校蔡林森校长是否读过这本书或聆听过教授的报告?洋思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应该说,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同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反思我们的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学校内部的某些汇报课,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课,当然也包括某些带头人、特级上的示范公开课,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研究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明也是在适应教师适应学生等角度改变、替换、拓展、重构、自主开发教材,原来一切的适应就是为了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但愿我们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让学生像野花一样成长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房山中心小学  苗汉娟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生本教育理念让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曾经说:“让学生像野花一样成长。”的确如此,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学生在自己寻找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被羞辱,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曾谈到“插秧原理”。我们农村的教师,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每年麦收之后种植水稻,不是直接种到地里,而是要在一块地中培植秧苗,然后把培植好的秧苗,按照自己的要求,上纲上线的、整齐的栽插到水田里。这种方法是传统的方法,我们至少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了。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劳动强度很大,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最多能插一亩多地;二是水稻产量地下,因为受力不同,栽插技术的个人差异,秧苗的深浅不一,很多秧苗移栽后往往大病一场,很久才能正常生长。

现在,我们随着科学种田的推广,农民广泛使用一种新技术,就是抛秧技术,简单说就是把培育好的秧苗“随便”地抛洒到水田里,让秧苗自然生长,实践证明不仅彻底解放了生产力,而且产量得到大幅提高。据国家有关资料分析,抛秧技术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操作灵便,不受天地大小限制,简单易学;其次是省工、省力、省时,据说抛秧比插秧效率至少提高10倍之多,一个小孩一天也能抛洒8亩以上;第三是抛秧具有分蘖早发优势,不缓苗,返青快,秧苗入土深浅适宜,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的特点;第四是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亩产至少增产14%

其实,我们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也需要“抛秧”,我们教师人为控制了学生的生长,不就是执着的“插秧”吗?而依靠学生自主发展,就等于无为地“抛秧”。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曾经说:“让学生像野花一样成长。”,这应该是现代教育变革的总纲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

所谓自主选择,就是指一个人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不受别人的支配,自己做主,对如何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

学生与生俱来就热爱自由的,喜欢自己去选择、思考、分析,按自己的思维去表现,老师的工作不是要求他们如何画,而是应该挥斩捆缚他们手脚的藤蔓,开辟纯真绝美绿地,保护少年儿童这种自然率真天性,让儿童有一个自己认可的方式来愉悦地释放他们的情感,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天空。人的主动发展,其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态度,而态度的核心是“自主选择”,这是最能体现人主动性的成分,应该说这是人的“魂儿”,我们平常说某人丢了魂儿,其实就是说他失去了自主选择。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自己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这话不敢说是真理,但是它发人深省。再看我们现在的老师,是不是做得过多了呢?学生往往不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是为了老师的教学目标而奋斗,我认为这样的“做”真到不如“什么也不去做”!

二、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

给学生自由空间,实际上也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的学生“被动”的东西太多:在学校听老师的,回到家里听家长的。听课、自习、作业、兴趣班,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去读书,更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点是可怕的。如此被动的人生,有何幸福感而言?没有自己的思考,有何创造力可言?“带着问号进学校,带着句号出学校”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忙碌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给学生空间,更是交给了学生培养想像力激发创造力的时间。现在教育上的“强迫性”手段还太明显,学生的压力还是太大,学生在被动中学习知识,时间被大量的课业所占据,根本没有空间选择他自己想关注的事物,不能充分地解放自己,这就影响了学生的想像力。

抛秧的做法,就是赋予秧苗的自主选择权利,使其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自由自在的生长。按照人的内心世界的规律,学生的成长,也需要我们赋予其“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可能,使其按照自我期待来要求自己。当然秧苗是植物,外在因素比较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广泛,但是其中相同的一点是,使其自由成长,应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教育中快乐地学习

----读《帕夫雷什中学》有感

县特殊教育学校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让我感动很多,我发现它的确如有人所赞誉的,不愧为一部活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个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他非常高兴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旅行。他热爱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他30余年如一日地对学生做跟踪观察笔记,他为帕夫雷什中学贡献了毕生精力,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永远闪光的宝贵的教育财富。尤其是,他在学校管理上所持的一个独到见解,他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认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而他自己确实是这样做的,他深入第一线亲自教课,他一天不漏地坚持听两节课,他兼做班主任工作。他一生写下了41部教育专著,600余篇童话和故事,个人藏书多达1.9万册……这种对教育的至爱和追求,以及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所有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帕夫雷什中学》把我带到了神圣的境界。书中描绘的帕夫雷什中学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故事,令我心驰神往。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学生成长的圣殿,那里充满着知识的阳光。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自己种的果园里采摘果实,还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观察小动物们的活动、生长。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学校建立了很多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突出各项爱好:可以阅读喜爱的课外读物,学习喜爱的学科、参加喜爱的劳动项目等。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带到蓝天下、森林里、河流边,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引导他们进入周围的自然世界,每天都可以发现一点新的东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为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头。他和孩子们带着画画的本子,来到牧场、清晨的校园……观察蝴蝶飞舞、蜜蜂歌唱、牛群洗澡、露珠滚动,使识字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孩子们热切地希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而且把它写出来。

教师和学生要多读书,这也是现有条件下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精心构筑的读书教育思想体系给我很多的触动。怎样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能经常而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展现出强烈的探索志趣和求知愿望,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的东西就越多,这些问题就提得越有头脑,越有趣,难度也越大,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促进我们教师去思索、去读书。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而高尚的。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对孩子来讲无疑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教师努力营造的读书环境,对孩子的读书欲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教师从教一生,就要学习一生,只有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原来如此简单。将孩子领到操场的一角,孩子们静静地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怎么回家,观察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观察甲虫为什么没有翅膀……回到教室,孩子们一个个变成了小设计师、小科学家,有的为蚂蚁设计防止迷路装置,有的画起了四季常青的小树,有的干脆自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要去太空和外星人会面。 想像,原来如此简单。你只要微笑着看着孩子们,轻轻地告诉他们:有些事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就藏在你的小脑瓜里!于是孩子们就一个个成了智慧的小博士、小科学家、小探险家…… 想像,原来如此简单!
   

 

我的教育故事

曲 终 人 散

    县第二中学   冯素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曲终人散,我们无法不说再见 。 ――题记

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忧伤蚀我心怀,每每想起,总还是一声叹息。

本学期刚开始时,班级里有个女生,很朴实,很用功。我用心地关注着她。

时间平静而愉快地流淌着。

可是,有一天,班主任对我说,女孩这段时间状态不对,和后面的一个男生过于亲密。我赶紧找她来谈话,让她一定要有远见,不要在高中阶段误入歧途,考上大学,将来才能一片光明。

她对我说真的没什么,保证以后好好学习。

为了防微杜渐,我和她家里人打了招呼,让他们注意女孩的动向。

一段很短的平静的日子后,班主任很生气的告诉我,中午目睹他们在教室有很亲密的举动,并告诉我,这男生一点都不学习,尽惹事,得严加处理。男生被停课回家反省了。我想,把他们切断,女孩也许能收回心思用心学习了。

我又把她叫来,严厉告诫她以后绝对不许和那个男生再有任何联系。她当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流着泪。

我又和她家里联系,让家长严加看管。

随后的日子,女孩很沉默。不过还是在认真学习着,我有些心疼,但我想过一段日子就好了。

有一天中午快上课时,班主任忽然告诉我女孩到现在还没来。我很紧张,赶紧给她母亲打电话,她母亲说她早就去上学了。我挂断电话直接赶到她家,她母亲急得直掉眼泪。在她家我们发现了她留下的一封信,说了些体贴母亲的话,决意不上学了,觉得自己上也没有用,要去打工赚钱,让家里不要找她了,过一段时间她会联系家里的。

看起来很成熟,而且固执地自以为成熟。

我们迅速地与男孩家长取得了联系,确定他们在孩子的姑姑家,我们开车一路赶过去。女孩在屋里站着,浑身冰凉,我们拉她上车回家,她死活不肯,也不说话。这时男孩赶过来,拼命拉女孩,不住地喊着:“我不能让你们把她带回家,你们大人只会强迫她,不能给她幸福,你们不能强迫她,她不愿意回去……”我们根本没办法让女孩上车。 “她不愿意走,你们就不能强迫她!”男孩坚持着。万般无奈,我把女孩带到他们家里,试图解开她的心结。我质问男孩:“你能给她什么幸福?你说的幸福拿什么做保证?你自己的路走得对不对你都不知道!”男生说:“我的幸福概念和你们的概念不一样。”我问他:“今天下午你这么做给她幸福了吗?你把她从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庭中活生生拽出来,是让她幸福吗?”我又转脸对女孩说:“生你养你十几年的家庭让你觉得不幸福?你刚认识他几个月就断定他能给你一生的幸福?如果他真心对你好,也足够成熟对你好,他应该引导你感受家的温暖,他根本不懂你离开家将会感到的痛苦;他如果真对你好,他应该给你足够的时间、余地发展自己,而不会让你中途辍学?你看看你母亲,从中午到现在眼泪就没干过,如果你连母亲的爱都感觉不到,足以证明你根本就不懂幸福,你还不够成熟,很多东西你还没有真正读懂?回家好不好?”

女孩不说话,但我拉她走时,她还固守着原地。

我觉得很无力,她母亲也过来哭一气,骂一气,女孩还是固守着原地!

那一刻,没有语言,只有冰冷的词汇;没有旋律,只有混乱的声音。

后来,在男孩出去打电话时,我们还是强迫女孩上车回了家。

那一刻,黑暗在体外,内心空空荡荡,辽阔的原野宛如灵魂的课堂,

后来,女孩还是走了,走的更彻底,走的所有人都无力以对,走得所有人内心一片凄凉。

后来我在她的QQ里留下了以下这段话,作为最后的结语:

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看到这些文字,你这一走,你妈妈的心也就被戳穿了,她整日以泪洗面,饭不吃水不喝,不知道她错在哪里要遭受这样的惩罚,家里的人只是想让你幸福,如果我们错了,只能说我们不会爱你。

人生是短暂的、单程的,错了就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这种代价是残酷的,没有父母能忍心让孩子去承担这些,也没有父母能不承担孩子的痛苦,所以父母都想让孩子足够成熟时才把他放飞。作为孩子我们至少应该给父母时间来把自己养育大,不要说你已经长大了,急着往外飞,不顾一切地往外飞,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现。你还没有从浮躁的青少年时期沉静下来,你还是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准备起飞的。

你现在执意如此,父母很痛心也很无奈,只能被迫地接受你的试飞,只能安慰自己说出去闯闯也许是好事,把所有的不安、牵挂、煎熬、痛心默默承受。这背后将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半夜惊醒、多少回茶饭无味、多少回欲哭无泪、多少的欲诉无语?能不能为父母想一想?至少告诉他们你在哪里,你过得好不好,可以吗?

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就赶快告诉妈妈你在哪里,如果受了委屈,走的艰难一定要回家,家里的大门永远对你敞开。在你回家之前,一定要替妈妈照顾好自己,珍惜自己。

   作为老师,看着他们远去的稚嫩的背影,心里真的很心酸,真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把生活读懂,至少给自己足够时间去读懂生活。

 

 

     

县实验小学   张翠霞

“请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一向和蔼的校长严肃地对我说。
   我心里一惊:“发生了什么事?”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校长办公室。张成的大爷正坐在校长办公室,火气很大,见到我,立即质问:“你这个班主任为什么经常无缘无故地对我的侄儿拳打脚踢,致使孩子不想上学,今天,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你看怎么办?”

面对怒气冲冲的家长,我仍沉住气,心平气和地说:“这肯定是个误会,张成这个孩子从一年级起就表现特别,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成绩在班级比较落后,与同学相处不大合群。正因为这样,我在他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还经常有意在各种场合鼓励他,引导他……孩子对我很依赖,他妈妈也挺感激我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没想到的是,张成的大爷根本不听我的解释,还说张成的遗书已经写好了,上面写的就是张老师经常对他拳打脚踢。我让他拿出遗书,他说被孩子收起来了。

“让张成家长来到班级找出证人。”我看见张成家长着急的样子,我掏出了手机,说,“这样好证明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张成拳打脚踢。”

我觉得这样不妥,马上说:“我们还是和张成见个面吧!”

“见孩子就见孩子!”张成的大爷仍怒气冲冲。

我和学校的两个主任来到张成家。他家住的是两间破旧的平房,张成和他的爸爸面对面默默地坐在门边。孩子见到我似乎有些激动,但表情仍然很忧郁。我微笑着说:“张成,没想到老师会突然来家访吧?”

张成的奶奶去世了,他让班上同学代他请两天假,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我首先跟他谈他奶奶去世的事:“你很懂事,孝顺奶奶,但不能耽误上学。”

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家里这么困难,还给我吃好穿好,希望我能有出息,可我也努力了,成绩就是上不去・・・・・・”

“ 老师经常对你拳打脚踢吗?”,我和蔼地问。

“不,老师,你对我很好。”张成着急地说,“我只是想找一个不上学的理由。”

“你还是个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只要尽力,老师、家长都不会怪你的。”在我的一再鼓励、劝说下,他终于答应第二天上学了。

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张成妈妈的电话。说张成跟她在一起,正在收拾书包,准备上学。孩子说老师家访的事让他很高兴。

原来,张成的爸妈离婚了,性格怪异的爸爸及叔叔大爷寄予孩子太多的希望,让孩子觉得太沉重,所以有了轻生的念头。

我很庆幸当时没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让张成家长来到班级找出证人,证明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张成拳打脚踢,也许那样做事情很快就可以弄个水落石出,可是对张成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本来性格就孤僻,甚至厌学、轻生的他还能正常到班级来上课吗?这件事对他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张成永远不会清楚这次“家访”的真正原因,永远不会知道他的老师曾经为他忍受的那份委屈。如果这次“家访”能给他的人生留下一抹阳光,我愿意忍受这份委屈。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试问,谁能不食人间烟火?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我们在面对他们,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爱可以使浪子回头。

张成的遗书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它时时提醒我:要走进学生心灵,要更多地关爱“后进生”,让每一个天使都展翅飞翔!

 

 

 

 

 

 

 

 

 

 

 

 

 

本期编辑:杨明  朱恒林               邮箱:dhxjks@163.com

欢迎各中小学踊跃投稿,报道读书、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