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科研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发布日期:2012-03-23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兼谈高中政治新课改对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影响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校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建设的。长期以来,中学生文化建设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与指导。本文试就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及高中政治新课改对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影响予以简要分析。

中学生文化是指某个或某些中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谈举止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反映中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它通过感染、模仿、攀比、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对中学生发挥群体心理效应。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文化建设的理念应是:倡导自主、合作、分享,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引领学生文化。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文化建设自主、合作、分享、和谐的新理念,中学生文化建设务必遵循“自主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开放发展教育”三大基本策略。

基本策略1:坚持自主发展教育策略,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追求真理的中学生主流文化。

人的自主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是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人的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中学实施新课改,加强自主教育,提供了广阔、坚实的社会基础。自主教育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中学生自主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学生文化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坚持自主发展教育策略,真正让中学生做自主发展的主人,重点要抓好两点:第一,激励教育与启发教育并重。激励教育是在尊重中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中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启发式教育不是强迫学生去学和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学生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学生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第二,寓教于乐。用“乐学”取代“苦学”,否定了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令人厌烦的、被动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产生逆反、逃避心理的过程。它主张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能够生动、自主地学习,可以快乐、活泼地发展。 

对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多处强调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中学生要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摘自“课程总目标”);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摘自“课程分类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摘自“评价要求”);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摘自“评价要求”);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摘自“教科书编写建议”)。近几年的中学政治新课改,广大政治教师能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大胆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思考、交流,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善于通过合作、交流等手段搜集整理知识信息,掌握分析综合、准确判断、合理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良好学习策略,学会科学观察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中学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就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充满活力、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追求真理的真正的中学生主流文化。可以想象,一个不能让中学生自主教育发展充分发挥的学校,不可能使学校文化建设得以发展和加强。

基本策略2:坚持个性发展教育策略,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心理特征,使中学生文化丰富多彩。

中学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个性发展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和优化学生个性,从而使中学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实施个性发展教育策略必须做到:一,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二,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三,根据学生的现有个性和发展需求,运用相应的物质条件,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个性发展教育策略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优化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化,培养个性化的人。中国有句谚语:“五指伸出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在我们对近百名的中学老师问卷调查中,有83%的老师认为好学生的标准是听话、老实本份,而近90%的老师认为爱标新立异、好出风头的的学生不会是有前途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的绝大多数中学校园,尤其是高中校园,目前来说,老师教育的和学生接受的基本上都是重视集体教育,忽视个性意识的培养;强调对社会、集体的服从,抹杀个体发展的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学生评价标准模式化,对学生评语格式化,缺乏个性色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丧失个性,差学生丧失自尊,中游学生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中学生大量存在的盲目从众心理如“追星族”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反映了学生个性的泯灭和对自我的茫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学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深厚的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长时期尊重和发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积淀过程。

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追求的是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学生受这种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和熏陶,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作出各种设计和发现,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个性丰富的人;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首先在于育人,学生的发展又成为衡量学校文化建设品位与水平的核心标准。中学生文化建设应把个性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没有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没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中学生文化。

基本策略3:坚持开放发展教育策略,真正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学生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文化建设坚持开放发展教育策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方针的落实和细化。具体来说,在加强中学生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开放发展教育策略,要做到:

1.学习和培养目标的开放。在以往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老师制定的。而从目标的具体内容来看,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单一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是远远不够的。以思想政治课为例,《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现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现在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转变,给出了课程的总目标,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分类目标。而这三维目标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又需要学生学习和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可见,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须优先设置,是育人的要求;能力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知识是工具,是载体,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个只追求知识目标达成而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校文化,肯定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文化。毋庸置疑,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三维目标的达成,实现了学生学习和培养目标的开放,对中学生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习和提升空间的开放。中学生文化建设绝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而应当开放学习和提升的空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野炊郊游、参加义务劳动、开展公益活动、访问农户、采访村干部、慰问敬老院老人、深入工厂第一线等等,教师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写劳动感受,写访问稿、写调查报告,这是我们中学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其各个模块都以生活逻辑为主,一改过去课程以理论逻辑为主的做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性。同时,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及教学的过程上尽可能的开放,走出封闭。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作为主体尽可能地去体验,在生活中实践,依靠这种体验和实践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最终实现主体的生动发展。如此长期坚持,我们的中学生文化建设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3学习和思考的结论开放,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掌握已形成共识的学科知识和现成结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突破各方面都已习惯了的、只能探寻惟一的结论的认知模式,让学生了解事物是复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延伸创意符号的价值是创意产业化的关键。美国Disney的米老鼠从符号到产业化,品牌持续100年之久。目前,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创意符号的产品,在经营层面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海宝像米老鼠那样被人们记住100年。”这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问题。其思考的结论也是极具开放性的。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只要能考虑到国家、企业、个人等行为主体并结合学科知识分析即可得高分。这类题目的设置及对答案思考的开放性,符合新课题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中学生文化群体,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中学生文化建设的实施和开展。

当中学教育教学真正达到了以上三方面全方位“开放性”状态,我们的“三个面向”的中学生文化就会逐步形成。

 

 

该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