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科研论文

浅析化学教学中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之有效整合

发布日期:2012-03-16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都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正确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不仅能满足学生在知识、探究和心理上不断成长的需要,也能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经验。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   有效整合

 

教学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与媒体条件。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整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各种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善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1 浅析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

1.1 预设性资源

预设性教学资源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1]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预设性资源是必要条件。没有预设性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是“盲人骑瞎马”式的教学,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尊重,是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是一种亵渎职行为。

预设性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系统的预设。教师在课前要所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把握,要对信息量与知识面进行合理的调控,要对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除此之外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预设一下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与贮备

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众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氛围预设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进行游刃有余的课堂教学。

组织教学的预设。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不同的情境氛围。最能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最能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组织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知识化解为一系列难度系数不同预设性问题,创设一种让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享受成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紧张而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2 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即时产生的一种教学资源,是由学生提出的、超出教师课前预设性资源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

之所以称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因为它们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它客观地、真实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困惑、需要与见解。如果教师能有效的把握这种瞬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并将它们合理的拓展与解决,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动态的思维碰撞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生成性资源有以下特征:

生成性资源的瞬时性。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重复性,是不可预设、难以保存、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敏捷地捕捉到这类难能可贵的生成性资源,并将它们进行合理的筛选与优化,使其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生成性资源的真实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是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真实性反馈。学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反映了他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或是思维出现了断层,无法跟上教学程序;或是知识衍接上出现了空白,不能消化与接受新的知识;或是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产生歧义,对权威产生了挑战;或是对实验产生的非常规性设计的想法,等等。无论是何种情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挑战意识。

生成性资源的可探究性。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诞生的生成性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探究法”,探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效果;第二个层次是教师对生成性资源进行迁移并加以转换,使其成为拓展学生化学视野的生长点,使化学知识与思维能力在这些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动态生成。

1.3 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的关系

没有预设性资源的课堂教学将失去目标与方向,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缺乏生成性资源的课堂教学,又将失去灵动与人性,教学过程将变得机械化、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对智慧的挑战[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源预设时,为生成性资源预留一些弹性时空,使课堂教学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充分体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理念。

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相辅相成。充分的预设,是化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如果学生们都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下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教师一言堂”,这样的课堂宛如“一潭死水”,缺乏灵气,没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与诱导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出现生成性资源;只有出现了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思维灵感的碰撞,才有青春激情的绽放。

2 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认知个性不同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会因人而异,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教学资源教师要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将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案例,苏教版《化学1(必修)》P43“氯气的性质”教学过程片段摘录:

[教师(预设)]请同学们观看: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预设)]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教师(预设)]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了什么?

[学生(预设)]说明次氯酸有漂白作用

[学生甲(生成)]举手报告:“老师,我认为你刚才的实验不能说明使红条布条褪色的是次氯酸。

[教师(生成)]请你谈谈理由。

[学生甲(生成)]因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盐酸与次氯酸,为什么一定推断是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而不是盐酸使红色布条褪色呢?

[教师(生成)](思忖……)你说的有道理,请坐。

[教师(生成)]同学们相互研讨一下:如何说明是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呢?

[学生(生成)]热烈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乙(生成)]老师,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把盐酸滴在红色布条上,看布条是否褪色。

[教师(生成)]想法绝妙,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面对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任课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预设性资源的基础上将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验探究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实事求事的科学探究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都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融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成性资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当学生的提出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然后从容、镇定、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成性问题,千万不能方寸大乱,打乱自己的教学秩序。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二,要以充分的准备整合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生成性问题是不可预知的为此,教师要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视野,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常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开发和从容地应对各种生成性资源,真正提高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其三,要创造条件诱导生成性资源。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跃起来,教师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人格激活学生的智慧,给学生营造创造学习氛围预留张扬个性的空间搭建生成性问题诞生的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生成性资源不断地出现,才能与预设性资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精彩,更具有生命力。

综述以上,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碰擦出认知、思维、探究、创新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在满足学生在知识、探究和心理上不断成长需要的同时,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经验,营造一种师生“双赢”氛围。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

[2]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8

 

(本文发表于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