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科研论文

唤醒内驱:有效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回归

发布日期:2016-01-05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唤醒内驱:有效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实践诉求与价值回归

【摘要】 如何走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困境?如何实现从困境中成功突围?改革传统评价机制、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诉求,以唤醒学生内驱为目标,从有效评价这一视觉,对科学评价策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度剖析,以期进一步认识有效评价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进行有效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唤醒内驱     有效评价    探究性学习     实践诉求    价值回归

传统评价机制造成了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存在诸多困惑:一方面是学生不重视、无兴趣、不想学,被动听课,缺乏对学科知识的钻研,因而导致学业成绩不高、学科素养偏低;另一方面是教师课改理念不强,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模式落后,使政治教学失去应有的魅力与教育功能。如何走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困境?改革传统评价机制、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释放学生潜能、唤醒学生内驱的重要推力,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 

一、有效评价是实现教学新突围的实践诉求

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传统教学评价机制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即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而且即使采取形成性评价手段,使用的评价策略也比较单一,往往以“学生评分或评价”为评价的最终结论。这两种现象给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现在亟需对现存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一个形式多元化、手段多样化的多维度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使整个教学评价体系更公正、更科学、更客观、更合理。

传统评价机制主要采取卷面考核,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难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要想取得卷面高分,就必须按照考核者预设轨道不断进行机械重复训练,方可在卷面考核中取得高分,取得所谓的成功。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评价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参与,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科知识、挖掘自身潜能、完善人格品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实效的提高。

如何改变传统评价机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制约与负面影响?如何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成功突围?当前,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机制已刻不容缓!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新课改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才能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的成功突围。因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诉求和必然选择。

二、有效评价在唤醒学生内驱中的内涵解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综合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本文特指可以唤醒师生内驱、释放师生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效益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它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可以架构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搭建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评价获得有效信息,刺激反应对象――教师和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内心引起应激反应,进而在意识指导下去改变、完善或坚持已有的行为,实现自身的进步与相关共同体的整体提高。在新的教学理念和高考模式指导下,高中政治探究性学习过程评价更加重视对师生的评价效能,更加凸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与完善,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有效评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途径探索

(一)细化评价形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1.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通过卷面分数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兴趣、意志和习惯,却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或数据进行定量评价,而只能用一些文字语言去进行描述。如传统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时,就难以给出具体的分数进行量化,但用语言描述则容易得多,像习惯好、习惯一般、习惯差的表达方式我们一眼可以看出对该生学习习惯的评价。因而在新教学模式下,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必须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形式可以采用100分制、120分制、160分制、200分制等为满分作为评价尺度,定性形式常用优、良、中、差或A BCD等等级制作为评价尺度。二者关系为:

形式

项目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评价手段

如:单元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阶段性测试。

如:课堂提问,小组合作,质疑探究,信息查询,成果展示等。

评价尺度

100分制、120分制、160分制、200分制等

优、良、中、差或ABCD

主客体

关系

教师直接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或小组参与评价

二者联系

定量评价可以按百分比转化为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也可以转化为一定分值内的定量评价

如何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如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搜集时政资料评比等,教师要转变观念,组织学生成立评委小组进行评判。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调动其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搜集整理、综合概括的能力。再如对于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的内容,可以先让其他所有学生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准备对板演内容进行评判并给出相应理由,这样对板演的学生和所有准备评判的学生都是一个促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整体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专注性、深刻性。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协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个体,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解题能力各异,但探究性学习中往往题目设置的任务复杂、有难度,这就对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单靠个人力量又无法完成,就需要同学间只有合理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才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这种协作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探究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如学生在《雾霾的成因及对策》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网络搜集材料,需要问卷调查,需要走访相关部门,需要绘图制表,需要撰写总结或论文等。而这些相关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专长的同学在分工基础上加强协作性。

再次,要凸显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督促与指导。教师在评价中的指导性体现为评价的目的性、指向性、激励性,评价的效果要内化为学生进一步成长、继续前进的动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受认知结构和实践水平所限,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路径、探究的结果以及探究中形成的人格品质,需要教师从目标、方向、结果、效能等多方面加以引导、指导,防止和纠正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偏差和误区。

2.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每个学生个体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必须不断审视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有利于加强内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一方面通过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资料,提升了总结概括能力,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也会因自己对小组做了贡献而充满成就感。

单纯自评会让学生盲目、片面地认识自我,还需要他评。他评包括: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他评可以从合作精神、合作成果、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两种,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品质完善要给予肯定性评价,发挥良性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刺激促进作用。

3.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要兼顾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过程。良好的结果依赖于坚实成功的过程,过程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前进目标、预期结果的指引,因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既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学生前进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又要强调目标与结果的导向作用,刺激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取得良好效果,为获得预期的终结性评价奠定坚实基础。如对一个学生一学期卷面成绩的评价,既要考虑期末考试成绩,又要考虑平时每周测验、每月月考成绩。假如该生平时素质高、成绩好,但期末考试期间恰好生病导致成绩不佳,教师如果简单地依据期末成绩评判该生学业成绩差,就会对学生成绩产生误判,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评价内容,知识和能力相统一

评价中考查知识、关注能力,有利于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学生,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作出调整,建立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信息反馈教师调整学生改进共同进步的反馈机制,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优化评价内容,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知识和能力相统一,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问题设计的反应,以及他们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各自的收获分别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评价内容单一,仅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对知识以外的其他素质考查不考虑,则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实施评价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问题难易要具有阶梯性

学生在学习上层次不同、水平各异。针对不同学生,问题设置要体现层次性、阶梯型,有难有易。悟性高、成绩好的学生要有难度大的题目给他们做,而对悟性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简单基础题让他们做。当然,问题难易是相对的,学生水平是变化的,无论题目如何设置,一定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定要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

例如:2015315日上午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赞成2761票,反对81票,弃权33票。

问: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体现了在行使什么职权?

2.全国人大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

3.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更好地履职?

第一问基本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答案为“立法权”;第二问难度加大,既要考虑知识前后联系,又要明确中央国家机关有哪些,然后综合进行表述,答案为“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问要求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运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难度更大,答案为“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审议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知识呈现要体现规范性 

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有着各自独立的学科体系,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有概念和专业术语。对于教师而言,在材料、设问、答案的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内在联系,尤其在设问方面要注意切入口的大小、考虑设问与材料是否匹配,防止出现问题指向不明、甚至出现错误的现象。如材料仅仅讲的是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一主题,但设问和答案呈现的却是政府职能知识,这种知识的呈现不具有规范性,让学生不知所云,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解答问题、组织答案时也要严谨规范,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知识呈现是否规范,是否可以完整地描述学科知识,对于不规范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性和习惯性。如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不到位,简单地把辩证唯物论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知识记忆不牢,在测评中错误地把股份合作制答成股份制。

3.信息反馈要把握准确性

作为反馈机制,教学评价要体现各种信息,对于学生在评价中体现的信息,教师要注意区分真伪、辩证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同一个学生在主观题方面的两次作答,虽然第二次作答依然不规范,但相比第一次已有了很大进步,这时教师就不能再简单批评了,而要公开表扬其进步,增强其信心;再如两个同学虽然某次卷面考试分数相同,但其中一人是作弊得来的分数,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平时表现,要学会识别,不被假象迷惑。只有准确把握评价中的信息反馈,教师才可以对下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强化评价效能,诊断和激励相协调

评价效能是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效力和功能,包括诊断效能和激励效能。评价的诊断效能是指通过对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以实现查找不足、总结经验的目的和功能;评价的激励效能是指评价结果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通过积极的信息反馈,“唤醒”教师和学生内驱力,激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中需要诊断和激励的有机结合。

1.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和激励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知识、能力等素质必然参差不齐。不管是可量化的还是不可量化的考核因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应体现诊断和激励效能。评价中不能仅限于对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行纠错和指正,教师更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鼓励、强化信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例如: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网上面对面、电视对话、电台交流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途径。这表明( )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实践决定认识

C.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本题选D的学生较多。这主要是受到联系具有客观性这一特点的定势影响,学生的思维定势中,呈现出的是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特点;而本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侧重于对联系条件性知识的考查,故选A。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准确捕捉材料有效信息,对信息概括总结,并结合选项比较分析,最终方可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评价时不能仅仅让学生理解本题的答案,更要及时对学生做出激励性、肯定性的评价。对于选A的学生,要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对于选D的学生,教师也要肯定、认可该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但需要指出其要根据变化作出调整,克服定势思维的不利影响。

2.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诊断和激励

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让教学相长成为可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问题也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自身教学情况的诊断和激励。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在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会对自己的成功做法加以概括,这就实现了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诊断效能;另一方面,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坚定对未来工作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对未来工作充满激情和信心,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在对自己教学诊断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激励的效果。新课改对探究性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针对评价过程中教与学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认真总结分析,这样有助于发挥评价的“内驱唤醒”功能,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又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为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实践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呼唤新的举措,新的举措带来新的效应。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要想走出困境、实现成功突围,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醒学生内驱、释放学生潜能,有效评价凭借其独有特质和积极作用,已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的强烈诉求,也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自觉行为。有效评价、科学评价必将为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自觉进行有效评价,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明霞.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3-05-30

[2]王艳.强化初中生物探究教学的过程管理的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4-28

[3]杨向东/崔允.课堂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4]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01

[5]胡中锋.教育评价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