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 > 教科研论文

让思维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自主飞翔

发布日期:2014-03-25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1   问题提出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的学案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 R上的减函数,那么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2006年北京理科卷第5).

同类型题以前练习且讲评过,但今天错误率仍高达48.6%.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出现“懂而不会,一错再错”的现象?是学生问题还是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再次简单的讲评, 还是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集体备课时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探究错误的根本原因,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让学生走向三尺讲台,通过“说”、“思”、“做”、“编”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一道课本习题展开探究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纠错,并在下周由青年教师执教进行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与思考.

2   教学实录

2.1 “说”…探究源头,消除错误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必修140页,我们共同来研究习题中的第8小题.

引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则函数 R上的单调增函数;

2)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则函数 R上不是单调减函数;

3)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 R上是单调增函数;

4)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是单调增函数,则函数 R上是单调增函数.

师:结论(1)是否正确?请你把判断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1:结论(1)是不正确的.要判断一个函数在R上是否具有单调性,不能根据两个特殊值来判定,必须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进行判定.

师:请你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说给大家听一听,并说明结论(1)错误的原因.

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只要设函数 定义域内任意两个值 ,且 ,如果恒有 成立,则函数 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增函数.结论(1)是通过定义域上两个特殊值 ,由 得出函数 R上的单调增函数,不是任意的两个值,所以是错误的.

师:请大家想一想,他对定义的叙述对不对?对定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2:不太严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是这样说的.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A,区间 A的子集,设区间 上任意两个值 ,且 ,恒有 成立,则函数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

师:讲的很好!大家给与掌声鼓励!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具体的区间上所具有的性质,不是函数在定义域上具备的性质,这个区间一定要是定义域的子集.如果能够证明函数在定义域上具备单调性,就可以说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单调的.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一次函数 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增的,反比例函数 在区间 上都是单调递减的,但是在定义域 上就不是单调递减的.

师:说的好!反比例函数 在区间 上都是单调递减的,能不能说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的?

学生齐声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呢?

4:我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问题.

师;很好!关于这个问题等一会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下面哪个同学来讲一讲结论(2)是否正确?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判断?

5:结论(2)是正确的.因为要说明函数在区间上不具备单调性,只需举个反例加以说明就可以了.

师:很好!下面大家把结论(3)和(4)放在一起来研究,请一位同学上来讲一讲你的思考,讲错了没有关系.

  大家都沉浸在思考中.3分钟后,学生6走到讲台上,一边讲解一边画图.

6:结论(3)和(4)是不同的,结论(3)正确.函数 在两个区间都是单调递增的,并且在 时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函数在R上是递增的,例如图像①;结论(4)是不正确的.函数 在两个区间都是单调递增的,但在 时是不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函数在R上就不一定是单调递增的,可能有图像②的情况.

3

x

y

O

O

x

y

o

2

yy

x

o

1

4

x

y

O

O

 

 

 

 

 

 

 

 


2.2“思”解后反思,总结规律

师:讲的好不好?(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现在大家静一静,想一想,结论(1)和(2)告诉我们什么?结论(3)和(4)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请你也上来总结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欣赏你的心得.话音刚落,学生7争着走到讲台上.

7:结论(1)和(2)告诉我们:判定一个函数 在某区间 上是具有单调性的,必须根据定义进行严谨的证明;要说明函数 在区间 上不具有单调性,只需举个特例.如果函数 在两个区间AB(区间B在区间A的右侧)上都是单调递增的,且函数 在区间A上的最大值不大于区间B上的最小值,则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递增的,如图3所示.在分界点不一定是连在一起的,只需 在区间A上的最大值不大于区间B上的最小值,并且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可以取不到.

师:讲的非常漂亮!哪位同学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老师话还没有说完,学生8站了起来.

学生8:同理可得.如果函数 在两个区间AB(区间B在区间A的右侧)上都是单调递减的,且 在区间A上的最小值不大于区间B上的最大值,则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递减的,如图所示.自己走的黑板前,把图4画了出来.

学生8刚讲完,学生9又站了起来.

9:老师我有一个意外收获,不知能不能说.教室里又有了笑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可以啊,你上来讲.

9:不用了,就在下面说.我现在才想明白,以前在作业中写单调区间时把两个区间并在一起是错误的原因了,因为并在一起就不一定具有单调性了.我以后再写单调区间时,还会写并的(学生又笑了),但这时我会想一想是否满足条件,不满足就不写并集了.

师:这个意外收获价值千金.例如反比例函数 在区间 上都是单调递减的,但在定义域上就不是单调递减的,在写它的单调区间时要分开写,不能并在一起.

能否并在一起一定要慎重思考.

2.3 “做”迁移应用,触类旁通

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把昨天的作业订正在黑板上,并谈谈自己做错的原因.这需要勇气,哪位同学能勇敢地面对大家谈谈自己的错误,并把订正展示给大家.

一会儿,学生10勇敢的站了起来,并走向讲台.

10 是分段函数,要在 上单调递减,首先在每一段上要单调递减,其次,当 时,函数的最小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当 时函数的最大值,我就是没有到考虑第二点才做错的.

然后学生8在黑板上运用不等式组非常规范的展示了解题过程.

解:有题意知, ,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出示三道变式题,学生都能迅速说出解题思路,并且准确规范的完成解过程.教学中有意安排前面作业做错的同学上来板演,做完后分别让他们说出自己想法,其他同学共同点评错误原因.

变式1:函数 R上是单调增函数,求实数 的范围.

变式2:已知 R上不是单调函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函数 ,现给出下列命题:

①当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时,则

②当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时,能找到一个非零实数 使 上是增函数;

③当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时,能找到一个非零实数 使 上是减函数;

④当 时,不等式 恒成立.

2.4 “编”激发兴趣,提升能力

师:通过变式练习,可以看出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下面大家研究一下三个变式题,是如何进行变式的,然后,请你来做老师,出一道试题,考一考同位.要求是不能与做过的试题一样.

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心中洋溢着十分的喜悦,内心都在想,我也可以出题了,可以当老师出题考你啦,我一定要出一个你没有见过的题目.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跃跃欲试,都在苦思冥想,力争出奇斗胜.老师在教室里不停的走动,观看学生所编的试题.有的是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组成的分段函数,有的是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组成的分段函数,有的是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组成的分段函数.个别同学所编的试题还是三段的甚至4段的分段函数,真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引导正确,学生是特别聪明的.

一会儿,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争论起对方对与错.有的同学为成功而沾沾自喜,有的同学承认错误,俯首称臣;有的互不相让,争的面红耳赤,最后吵到讲台上,让老师来判决.老师并没有当判官,是让他们各自把题目及解过程写在黑板上,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让同学来判决.这个时候结论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室里热闹非凡,下课的铃声响了也没有听见.

3  教后反思

3.1 “懂而不会,一错再错”是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甚至在以后练习中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

学生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往往选择收效更快的“懂”,追求浅层次的“懂操作”,忽视深层次的“是什么”与“为什么”,这是造成“懂而不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些教师的教学观仍然注重“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现象大量存在于每一节数学课中,是直接造成学生“懂而不会,一错再错”现象的根本原因.

3.2 如何消除“懂而不会”的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懂而且会”,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树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感悟并获得知识与思想方法;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运用过程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会”.这样的“会”,是融会贯通的“会”,是深刻理解的“会”,是能够应对多种问题情境的“会”.教师不但要放下身份走下讲台,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让走向讲台,“说”、 “思”、“做”、“编”,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知识传授的方式,学生的思维才能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自主飞翔.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 杨 蕊 数学学习中的“懂而不会”现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 沈燕.例析学生听得懂课却不会做题的现象[J].教育研究,2011(5)90 91

 

 

注:该文被人大资料在2013年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