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高中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微信

  |  

当前位置:教学常规 > 备课交流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发布日期:2013-10-15 来源:[db:出处] 浏览次数: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对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的理论思考

【热点综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理论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的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2.“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理论分析】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我们要着力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3.“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理论分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13亿人民,将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理论分析】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在环保上主张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认真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理论分析】1)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建设海洋强国,增强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4.“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理论分析】1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就是具体体现。只有发挥民主和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才能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理论分析】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

2.“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理论分析】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将“美丽”“和谐”视为一种重要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有了它,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专门列成一节,还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在这个新的一节中,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建设都有所涉及。

【理论分析】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兼顾“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从而推动整体的发展。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理论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党的十八大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理论分析】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只有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4.“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分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现了“系统优化”的原则,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5.“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理论分析】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污染防治的方针和部署,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6.“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理论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承担责任,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的国家承担的责任是有区别的,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理论分析】1)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勤奋工作,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美丽中国的锦绣前景,必将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